科研引领促提升 多元融合助成长
山东省实验小学“中医药文化育人”课题研究成果
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,源远流长,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,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。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、创新和发展,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。2021年,我校有幸成为山东省首批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”,在省市区各级卫健委领导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的指导帮助下,我校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。
一、课题引领明确目标
为了让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学校育人体系深入融合,我校在山东中医药大学、国内知名教育学专家的指导下,申报了省级课题《小学阶段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》,并以此为导向,确立了中医药文化育人项目总的任务目标:结合校情学情,侧重教学策略上的突破,教学方法上的创新,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储备基本的中医药文化知识,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,继承中医药文化“仁和精诚”的优良基因,形成善待自己、善待他人、善待社会、善待世界的合格品质,以一种主动、开放、生动的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项目化研究,通过探究、实践、制作、体验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,培育学生多维素养,树立文化自信。
二、学科融合组建团队
学校组建起一支由校长任组长,专业培训教师为班底,集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科学、音乐、体育、劳动、综合实践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大课程项目团队,并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。定期开展教研研讨,进行项目化课程研发和课程质量评估;探索整合学校、社会、家庭三方资源,以课堂为活动主阵地,将各学科知识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的实施策略。
三、素养导向创新实践
1.以文化人创环境,地域特色现魅力。
中医药文化与小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,建设富有特色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,优化中医药育人环境是顺利开展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障。学校挖掘省内中医药文化资源,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、文化墙,建造中医文化体验馆,创建中医药文化氛围。
2.课程研发成体系,多元融合重实效
在兼顾中医文化特点和学校、学生需求的基础上,团队教师确定了课程整体框架和课程目标。
结合课程目标,初步探索小学中医药文化育人课程内容范围与标准、教学模式与标准,开发《中医药与文学》《中医药与健康》《中医药与实践》系列校本课程——“3+9+X”系列课程体系。按照低、中、高不同学段围绕医里藏字、中医与成语、中草药种植、中医保健、中医代茶饮、中医药膳……九大主题进行学习,每个学段设置三个项目,每个项目8学时,设置开题课、推进课、展示课及实践课,每课型2课时。
3.活动体验重探究,潜移默化提素养。
在研究实施过程中,我们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,他们更乐于接受在实践活动体验中学习和探究中医药文化这种形式。于是,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,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,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:开展系列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;丰富多彩的中医研学活动;依托课程、社团、节气、节日的主题实践活动;融入了戏剧、讲故事、相声、歌舞等艺术形式的中医主题宣传活动;以及依托小课题开展的主题研究活动。
4.评价体系扬个性,百花齐放乐成长。
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反映自己参与中医药文化课程学习的档案袋,全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情况。通过过程性评价、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,对学生活动的过程评价与每个学期的综合评价进行累计,综合评定学生的等级,既体现了整体性又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,实现以评促学。
四、以研促教积累成果
可以说,中医药文化润育了学生、涵养了教师、发展了学校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,学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,在两届“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”活动中,我校均做了经验分享;同时,有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“优秀教学设计”;四位老师主持的子课题被评为“优秀教育教学课题”。2022年12月,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《小学阶段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》顺利结题。2022年8月,我校的校本课程《探秘中医药 文化育身心》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。2023年6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;2022年9月,孙瑜老师录制的视频《开学第一课:认识我们的中医药系列3》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《名医话健康》栏目首播,后被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/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百灵视频”转载。2023年9月1日,学校中医药文化项目团队的学生参与了央视新闻客户端“开学第一课”全国直播活动,展示了暑假学生项目化探究的成果。同年9月,我校师生创作的成语故事视频、项目化学习手册获得济南市“中医药+”新产品创意大赛“最优文化传承奖”。在2024年儿童中医药知识启蒙作品征集活动中,我校提交的“节气里的中医药文化”获优秀作品二等奖。2024年12月,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案例评选中,我校“中医药伴我成长”社团活动获优秀案例三等奖。